115文学 都市言情 我的伟大的卫国战争

第1899章 军靴与棉衣

加糟糕,零下十度是非常正常的。

杨明志觉得自己乘坐的就是彻头彻尾的雪国列车,好在煤车的燃料非常充裕,餐车的食物储备不但充实,还有不少伏特加和红酒可供畅饮。

不过在斯摩棱斯克地区,随着阳光的全面回归,之前因为寒流稍稍冻结的烂泥沼泽,尔今又成了纯粹的烂泥地。

一年多以来,德军已经受够了俄罗斯的烂泥地,当然苏军也非常讨厌烂泥。

气温回升了,莫德尔的心情稍稍好转。

土地状况继续恶化,狼堡方面命令自己“更主动一些”,现在自己就是想组织一个师展开进攻,泥泞也会让人们想到去年进军莫斯科的“九月泥路”。

泥泞最大的好处还有一个,它是最为关键的好处。

苏军的坦克也会陷入泥地,步兵也要面对没膝深的泥浆,因此苏军不会愚蠢的在十月份发动进攻!

莫德尔断定十月份的战线将是稳定的,但是,恐怕稳定的持续时间必然非常短暂。

每年的十一月俄罗斯必然下大雪,寒流南下必带来极寒!

虽然1942年的冬季的俄罗斯式的暖冬,是德军完全能够容忍的,也是德军军械的汽油、润滑油能够忍受。

何况现在德军的燃料里加入了更高级的防冻剂,即便是1941年级别的寒冬,德军的后勤部门认为部队也是可以应对。

德军的后勤部门有着高度信心,广大士兵的心理动态就非常微妙了。

莫德尔麾下有大量参与过去年远征的士兵,他们结结实实的感受到了俄罗斯冬季的恶意。那是他们第一次进入俄罗斯,结果就遭遇到二十世纪最寒冷的三个冬季之一。但他们又不知这些,他们觉得那种冬季接近零下三十度的极寒,在广袤的俄罗斯是一种正常。

当下莫德尔和保卢斯的部队都面临很大挑战,压力最大的当然是保卢斯。

宏观上天气越来越冷,德军需要更多的燃料更多的粮食,以及更多的冬衣。

德国自产的棉花并不充裕,所以在战争爆发前,德国一直是巴西的第一大棉花进口商。这一时代,巴西是南美的产绵大国,出口棉花也是创汇的重要经济作物。即便当战争爆发,巴西还在向德国输送棉花,直到巴西迫于英美等国的压力,于1942年的棉花收获季,突然与德国断交,紧接着就是宣战。

巴西开始与盟军合作并签署了一些贸易协定,所以本给输送给德国的棉花,经美国人一转手,就成为按照《租借法案》输送给苏联的战略物资之一。

在这个问题上,美国人堪称优秀商人的典范。根据苏联需要的物资清点以及可能欠缺的物资,对他们施行精确输送。

恼羞成怒的小胡子立刻命令大西洋上游弋的u艇,找寻巴西货轮发现即击沉。

断交的那一个月,就有十艘巴西货轮伴随着大量的棉花和大豆沉入大洋。

当前德国还有相当数量的棉花库存,面临恶劣的现状,德国不得不加紧从西欧搜刮棉花和羊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