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5文学 历史军事 我要做太孙

第511章 掐起架了……

我要做太孙 我要做皇帝 1180 01-04 12:52

而且还提心吊胆,生怕被抓住,

不但用交易的数目极少,也中日惶恐,

日子过得紧巴巴的、卑微度日,你觉得自己心情会好吗?

刑部给事中李杰有些疑惑,问道:“陛下,为何让百姓到户部兑换银币?各布政使司有宝泉局,他们铸造好银币之后,让百姓直接到那里兑换不就行了?”

宝泉局,是布政使司铸钱的机构。

其实看一看手里的古代铜钱就明白了,铜钱上一般都会标注铸造的产地,这是因为各省基本上都会铸币。

在洪武二十六年之前,大明一共大量铸造了两次铜钱,各布政使司也有参与。

朱允熥没有说话,而是坐在椅子上端起茶杯慢慢悠悠的饮了一口。

李杰挠挠挠头,有些尴尬,也有些不知所措。

所有的朝臣也没有人吭声,因为宝泉局铸造铜钱是应该的,可陛下并没有说要让各布政使司参与银币的铸造啊!

户部侍郎傅友文打破了僵局,主动说道:“陛下,大明疆域广阔,有些地方的百姓和商人前来京城不便,

所以微臣恳请陛下准许户部在各布政使司的清吏司负责收拢碎银,运来京城,然后到宝源局兑换银币,以解百姓来往奔波困顿之苦。”

“傅侍郎,各布政使司有铸钱之权,百姓们到各宝泉局随兑随走就是了,何必这么麻烦!”

李杰说道:“而且若是有户部各清吏司参与其中,难保不会中饱私囊,收受贿赂,又何必多此一举呢!”

朱允熥看了这个给事中一眼,眼神之中充满了淡漠。

他明白,这个官员如果不是真的读书读傻了,一心想要维持传统做法,就是在和自己争夺铸币权!

把铸造银币的权限放给地方,这和洪武初年朱元璋的做法一样。

那时候没什么做皇帝经验的朱元璋,觉得既然地方上的钱粮还要下派给对方,用来维持各布政使司的使用,那还来回运输干什么?

还不如直接留在地方上,到时候写个条子,给朝廷报备一下就行了!

来回折腾,这不是劳民伤财,多此一举吗?!

所以朱元璋大手一挥,就照着自己心里所想的那样规定了,这才有了后来的“空印案”……

再到后来的胡惟庸大案之后,朱元璋意识到为什么历朝历代都会把地方上的钱粮收到朝廷里来,只留一小部分在地方,

这就是以中央辖制地方啊!

如果把大量的财物都放在地方的话,地方上就抓住了钱袋子粮袋子,做起事来根本就不用向朝廷报备,也不用心心念念的向朝廷请示,想做什么就能做什么……

这会发生什么?

弄不好就是藩镇割据、诸侯林立!

毕竟有钱粮了,收买人心,招兵买马还是难事吗?

这个时候别说地方和朝阳不会一条心,不打起来就算不错了!

其实说白了,这就是中央集权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