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5文学 历史军事 我在春秋做贵族

第74章:要玩就玩大的(4200)

多的“羡” 或属民、奴隶去服役了。

“明岁我家亦需增兵,瑶以为兵源当如何安排?” 智跞问道。

本来智申就带着三个“师”出征,他们在赵鞅的麾下听命。

晋军围攻“濮阳”的时间长达半年,期间与各诸侯也在其它方向开战,跟范氏、中行氏残余的交战一样没停下。

三个智氏的“师”经过一再征战之后,存留的兵力只剩下两个“师”不到了。

其余的家族更惨,赵氏又损失了两个“师”,魏氏丢进去了三个“旅”,韩氏没了一个“师”,其余家族的损失也挺惨重。

他们折损掉大约四万战斗力,取得的战果是消灭大概七万左右的敌军。

注意一点,战争中的损失和消灭不一定是以杀死为目的,俘虏以及造成伤残也是。

所以,发生在“濮阳”的战争双方合起来损失十一万左右的战斗力,战死的人却是在两万左右的样子,很大一部分成了俘虏,另一部分则是成了伤患或是残废。

“我家现在咬一咬牙大概还能再出动两个‘军’的士兵;赵氏应该还有一个‘军’左右的士兵;魏氏绝对超过一个‘军’又两个‘师’;韩氏最弱,顶多再拉出两个‘师’的兵力。”智瑶心中盘算的是经过训练的兵源,并非是不教而征的那种。

如果是不经过训练就拉上战场,乃至于连奴隶都算上,各个卿位家族能拉出多少人就很不好算了。

智瑶盘算了一番,对智跞说道:“主,明岁您出征吧。”

有点意外的智跞静待智瑶解释。

“敌军虽得胜,已是强弩之末。我家可出动一‘军’南下,一役克尽全功!”智瑶说道。

智跞下意识摸了摸自己肺部所在的位置,听明白智瑶建议的是拉出经过训练的士兵,一时间陷入了迟疑。

“我家多年未有大战,万众心中懈怠。此为祸也。”智瑶真心觉得老智家的私军不能再继续安逸下去,太过于艰难的时局拉出去打风险很大,摆明会赢必须带去见见血。

只是吧?大家都是凑人数,老智家却是拉出职业士兵组成的大军,有点让智跞觉得吃亏了。

智瑶语速比较慢地说道:“克‘濮阳’之功不可为中军佐所得。主出征未有强军随行便是抢功,携强军而往乃是挽救危局,亦可使我家之士养其血性,唤醒征战之志。”

一旦养成了寻求安逸的心理,家族迟早是要败亡的。这一点在国家层次也是一样。

智瑶看到智跞还在迟疑,便口气很重地说道:“忘战,必危也!”

智跞身躯一震,复读机似得,道:“忘战必危?实乃是微言大义!”

咦!

微言大义这个成语不是要到西汉才出现吗?

智瑶说的“忘战必危”是出自《司马法》。

而《司马法》的作者存在争议,一说是姜太公(姜子牙)书写,又有说要到战国时代才会被司马穰苴写出来。

现实就是这么个情况,老智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