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5文学 玄幻奇幻 我在大明长生久视

第35章 保守派

我在大明长生久视 青红 1180 05-26 05:43

李青深吸一口气,质问:“一首满江红还不够吗?”

举杯饮尽酒,李青重重一摔杯子,道:“以文抑武,结果只有一个——外族入主中原!”

“那以武抑文呢?”杨廷和反驳说,“汉末,唐末血淋淋的例子,又作何解?”

李青沉默,道:“肉烂在了锅里。”

“你……!”杨廷和气结。

“我知道,你们骨子里瞧不起武将,可你们有无想过,你们自持的学问,才情,风雅,在敌人杀到门口时,能派上什么用场?”李青淡淡道,“难道用你们的三寸之舌,让敌人退兵?”

刘健道:“兵者,凶器也;需慎之又慎,本官不否认武将的贡献,不过,国家最需要的是安稳……”

“没有强大武装,何来安稳?”

“汉末之祸,安史之乱,无不是军阀失控导致。”刘健说。

李青‘呵’了下,道:“那照你这意思,文官就尽皆忠心耿耿呗?

那请解释解释,周公恐惧流言日的下一句!”

刘健:“……”

“两害相权取其轻!”谢迁闷声说,“王莽的例子绝不会发生在大明,王朝更迭的浪潮下,皇权一直在加强,如今的大明与汉代不一样,还请李神医莫要抛开事实不谈。”

“既如此,那几位为何还担心府兵制度下的武将起暴乱?”李青反讥。

李东阳打圆场道,“都消消火气,我等前来,也是为绸缪未来,确实,在未来至少数十年,募兵制不会造成动荡,然,身居庙堂,食君之禄吗,岂可不以史为鉴?”

“就是不知,到底是以史为鉴,还是……在为文官集团谋求利益?”李青嗤笑连连。

谢迁深吸一口气,道:“我朝太祖、太宗,皆以武抑文,其根本原因就是吸取了宋代教训,此言可对?”

“中肯的。”

“宋代以文抑武,可是吸取了前朝的教训?”

李青拧眉。

谢迁叹道:“说句大不敬的话,大明不是又倒回到宋之前了吗?”

“我有一个疑问,还望几位如实回答。”李青道,“今日你们来,究竟是代表内阁,还是代表文官?”

刘健道:“既不代表内阁,也不代表文官,只代表自己。你无需觉得,我们今日前来,是为了文官的整体利益,真若那般,找皇帝,找太上皇岂不更好?

你在新君面前确有能量,可还没到那个份儿上呢。”

谢迁愤然道:“阁下未免把文官看得太轻贱了,难道我大明上下,全是把圣贤书读到狗肚子里的奸佞?”

李青默然。

他的确对文官抱有偏见。

李东阳见气氛太僵,已然到了没法继续的地步了,忙缓和气氛,道:

“文官也好,武将也罢,或私德有问题,或作风有问题的人,却是屡见不鲜,可忠良亦不缺,退一步说,哪怕是私德、作风不良的官员,又有谁想亡了我大明江山呢?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