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5文学 历史军事 无限之军事基地

五百六十八. 盟友......

默默的点了点头,尽管承认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......

......

10月26日,“第二次阿拉曼战役” 结束。

这场足以扭转整个北非战局的战争,以德军的完胜而告终。

盟军阵亡高达惊人的35000人,被俘60000人,失踪5000人。

十万人的损失,也就是说盟军损失了他们在北非一半的力量。

更加关键的是。他们的补给基地遭到了德国空军无情的攻击,盟军的补给现在也开始出现了大问题。

而就在“第二次阿拉曼战役” 结束的当天。在伊朗也传来了让人振奋的好消息:

轴心**队在“扎赫德巴里马会战”中取得了关键性的胜利,德黑兰已经在望!

在这场会战中,原本控制着伊朗南北两部分的苏联和英**队重新联合起来,应对来自轴心国的进攻。

但是那些德意志的将领们没有辜负亚力克森男爵的期望,他们在扎赫德巴里马成功击溃了苏英联军。

在伊朗的亲德势力比比皆是,扎赫德巴里马会战结束后,那些亲德派们在沉寂了许久之后又重新开始活跃起来,做好了欢迎德国人到来以及老国王礼萨汗归来的准备。

苏英势力在伊朗,远没有德国人在这里那么受欢迎。伊朗大多数人更希望看到德国人出现在伊朗的土地上......

随后,德国政府开始宣布战犯名单。

在英苏联军1941年9月17日进入德黑兰后,逮捕了那里包括外交官在内的所有德国人,其中一半被俄国抓到西伯利亚,大多惨死;另一半被英国流放澳大利亚。

现在,是该算账的时候了。

而且即便到了这个时候,苏英两国之间依旧充满了不可调和的矛盾。

1942年初,伊朗接受了《三国同盟条约》,事实上这个新“盟友”被英苏瓜分了。英国人在其占领的南方,支持部落势力,对抗中央政府;苏联则在其占领的北方,扶植了“人民党”。

现在,德国人到了,是该结束这一切了......那些外交官的血不会白流,那些德国人的血同样也不会白流......

......

在“第二次阿拉曼战役”中,大约有15200名德国士兵阵亡、失踪、被俘,为了赢取胜利,这样的代价完全是值得的。

以少胜多向来都是德军的传统,相比于意大利人,德军才是真正的军队。

至于意大利人?除了一个特瑞奥装甲师表现得勉强还算及格,其它的意大利人......

塔瓦斯奇上校就是其中一个。

这个指挥着1500名士兵的意大利上校,向不足一百名英国人投降,这足以成为战场上永恒的笑柄。

更加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还多得是。

在打扫战场的时候,克林根贝格少校发现了英国人一个临时的战俘营......

准确些说,这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