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5文学 历史军事 席卷天下

第682章:万国来朝啥的

席卷天下 荣誉与忠诚 1194 05-09 07:59

进行防灾准备, 比如水利设施的建设等等, 只能是在旱灾爆发后做好赈灾方案。

“我们需要粮食,非常多的粮食。”纪昌作为丞相,在确定会爆发大面积旱灾之后的压力可想会有多大:“中南半岛已经搜刮了近两百五十万吨,这个数字远远不够。”

以东晋的重量单位,一石是一百六十斤,两百五十万吨就是三千一百二十五万石,其实在数量上已经是非常恐怖,但对于要支应一个国家而言真是不够。

按照汉国多方考察和计算下来的数据,大面积干旱至少会持续三年,介时长江流域的北面多的是颗粒无收的地区,仅是长江以南还能保持生产。

汉国目前的人口为一千七百二十六万,以长江作为界线的话,长江以北人口为一千万一百左右,剩下的人口全在长江以南。

即将爆发的干旱,受灾区域包括整个西北,关中也被包含进去,再来就是取消州这个行政单位之前的并州、代州、司州、兖州、幽州和冀州局部、豫州局部、青州局部,等于是偌大个汉国的三分之一全是受灾范围。

在整个元朔七年,汉国中枢忙碌的事情太多,最为关键的却是估算本土可产粮区,长江以南大力开发荆楚之地(湖南以及湖北),对于荆楚之地的开发效果是有,可能够得到多少产出真没有多少普。

除开不受干旱影响的长江以南之外,对于原先的徐州也是重视水利建设。

徐州在东汉就是一个大粮仓,后面虽然一再遭受战争破坏,可是等待归属刘彦管辖之后一直都在恢复,在这一次即将爆发旱灾的特殊时节下,也是一个被期待的产粮区。

再来,巴蜀之下也确定不会遭遇干旱影响,只是巴蜀只有一处平原是产粮区(既成1都平原),基本是作为巴蜀自给自足的保证。

对于汉国来讲,没有什么事情比即将爆发的旱灾更加值得重视,想方设法获取粮食也就成了关键。

任何一个中原王朝对于天灾的抵抗能力都不强,很多朝代都是因为爆发天灾而导致灭亡。在天灾爆发的时候,历朝历代极少能够拿出什么有效的方法,哪怕是有足够的储备粮食,实际上因为道路的原因,再加上官员贪腐,真正能够送往灾民手中的基本也没多少。

细数下来,中原各朝代对天灾抵抗力最强的是被称作弱宋的那一代,两宋在面对天灾时是以收编灾民组建厢军为主要手段,厢军其实就是将灾民集中起来进行有效管理,减少天灾爆发后流民泛滥,也是遏止野心之辈蛊惑和收拢灾民干些改朝换代的大事。

两宋是不是被厢军拖垮不是关键,关键的是两宋有着很盛行的海上贸易,有相关数据证明两宋期间不断从海外购进粮食,这个也是两宋人口爆炸和商业发达之后,国内却是没有出现明显缺粮的原因。

刘彦没有准备去干收拢灾民组建厢军的事,他拿出的方案是组建建设兵团,说白了就是将受灾区域的人集中管理,雇佣他们进行各种建设,达到以工代赈的目标。

“灾难无可避免,自然是要借此机会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