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5文学 历史军事 辛亥大军阀

第七百二十章 T11重型坦克(二合一)

辛亥大军阀 雨天下雨 1205 01-16 04:35

的人身体很不好, 一个月里头大半时候都是在医院, 据传已经是准备向上级递驰骋了,而装备部的次长目前正在德国进行考察,希特勒上台后中国和德国的关系有些缓解,德国开始大量进口中国的稀有矿产,钨矿、锑矿等德国缺乏的矿产两国都有开始大规模合作的迹象,而这些稀有资源出口的同时自然也有些好处的,尤其是新书技术方面的引进。

一战时期的德国虽然被打残了,战败后也被搬走了大部分家当,但是德国不愧是能够数次挑起世界大战的国家,这仅仅十来年的时间就让他们缓过气来了,工业经济方面就先不说了,希特勒在着一方面还是很有一手的,做起来丝毫不比陈敬云和罗斯福差多少。而关系到军事装备的各种新式技术德国方面恢复的也还算可以,虽然目前还没有拿出什么厉害一些的成品,但是让中国看重的并不是德国能够设计出一些什么厉害的军事装备,实际上中国目前自身的军事装备在国际上不算差,某些方面还是名列前茅,但是中国却是缺乏足够的底蕴,比如很简单的坦克,中国不是设计不出来更好的坦克,但是设计出来了却造不出来,比如陆军所规划的下一代陆军主力坦克中,纸面上设计的数据非常好看,而且看上去造起来也不算难,但是偏偏就无法量产,勉强造出来的也达不到设计指标,而原因在那里呢,还是在于基础技术底蕴上,比起问题最大的动力系统,按照道理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,中国的发动机水平已经算是不错的了,不管是军舰用的蒸汽轮机还是大型柴油机,又或者是飞机所用的航空发动机,又或者是陆军用的大功率汽油发动机,这些产品中国都有相关企业能够制造出来,但是舰用的蒸汽轮机和柴油机还好,性能勉强能够达到一流水平,而汽油机方面的技术就有些差了,航空发动机的性能虽然一年一个台阶,但是人家美国和英国发展的更快,为了补充航空发动机功率的不足,中国的飞机都在气动布局上下了很大的功夫。

中国的工业基础还是过于薄弱,早些年还有美国那边进行扶持,但是随着和美国方面的关系淡薄后,很多顶尖技术人家已经不肯给了,比如大口径舰炮,如果能够和美国人合作,中国也不用去找法国人一起研发新式舰炮了。如果不是美国那边不肯提供最新研发的液冷航空发动机的技术,中国也就不用跑那么远去找德国人合作了。

不过也好在这年头美国虽然在工业规模上是世界第一,但是在技术上却不是一家独大,技术好的国家还不少,德国、法国、英国、意大利甚至日`本和中国都有着某些领先的技术。所以不找美国人合作的话,陈敬云也就是把目光转到了欧洲,找法国人,找意大利,找德国,总之谁能够提供技术他就找谁合作。

这样的情况下,才有了装备部的次长前往欧洲考察的事情,毕竟也不是什么技术都需要的,目前中国缺乏的都是一些顶尖级别的基础性技术,比如性能更优良的铝合金、钢材的表面硬化,甚至是性能优良的弹簧、高性能合金制造的螺丝钉等等,基本上都是材料以及材料加工这两个方面。相反一些性能优越的成品比如法国的火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