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5文学 科幻传奇 学霸的黑科技系统

第243章 普林斯顿最年轻的教授

种关注意味着什么。

因为他现在全部的精力, 都放在了《数学年刊》的同行评审上。

六位审稿人都是数学界的大佬, 也指出了他论文中不少问题,而陆舟也都积极地对每一处存在问题的地方进行了修改。

很幸运,他没有像怀尔斯那样,被一个“显而易见”的问题困扰一年之久。

终于,在同行评审开始之后的第二个星期。

已经第七次前往《数学年刊》编辑部的陆舟,从埃文斯手中收到了六位审稿人的反馈意见。

法尔廷斯大佬言简意赅,几乎从来不夸人的他,用一句话概括了自己的看法:“很出色的证明。”

亨里克伊万涅茨对年轻数学家比较友好,说的话稍微多了一点,甚至寄予了对新生代数学家的期望:“……论文中对于群论的应用令人惊叹,我很期待你在未来能取得更大的成果。不管同行的意见如何,在我看来你已经证明了这个问题。”

赫尔夫戈特的观点和另一位来自巴黎高师的学者类似,两人大概是交流过,均对群构法的理论给出了高度评价。

翻过了一页,陆舟将审稿的最终意见看到了最后。

然后,他看向了埃文斯。

只见埃文斯的脸上,挂着如沐春风的笑容,伸出了手。

“恭喜你,陆教授,你的论文将刊登在下一期《数学年刊》!”

……

《华盛顿时报》的编辑部,基恩拉尔特坐在办公椅上,一边按着鼠标,一边看着电脑上的新闻。

忽然被一条新闻吸引了注意力,他的表情略微惊讶,一边咂着舌头,一边用油腔滑调的声音调侃道。

“哦,难以置信,哥德巴赫猜想竟然被一个猴子给证明了?”

按理来说,在一个对种族歧视问题极度敏感的国家,在公共场合发表不适当的言论是不合适的,但是在《华盛顿时报》的编辑部却不一样,因为这里本身便没有雇佣过华人员工。

顶多,也只有听了之后会会心一笑的韩国人。

值得注意的是,《华盛顿时报》和《华盛顿邮报》不一样,后者是北美最大、最老的报纸之一,而前者是1982年由韩国某宗/教领袖文鲜明创办。

说来也挺有趣,这家报纸在三十多年来干的事情,倒也不是在强化美韩友谊,主要都是在渲染华国威胁,发表一些抹黑言论,然后出口转内销,供韩国媒体转载。

不过,由于政治立场太过于鲜明,这家报纸已经连续二十年处在亏损经营的状态,不得不依靠“金主”文鲜明的输血苟延残喘。

以至于到如今为止,这家报纸甚至没有自己的驻外记者,连北美本土的一些新闻,都会慢上半拍。

坐在旁边的巴斯推了推眼镜,凑到了电脑屏幕的旁边,坏笑着说道:“这可是个大新闻……不采访一下可惜了。”

“不只是采访,我们还得帮这位华国小伙子做做宣传,”拉尔特一脸坏笑,关掉了网页,打开了文档,食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