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5文学 历史军事 重生于康熙末年

第四百章 连心

重生于康熙末年 雁九 1189 12-15 11:05

了仇怨。

不管心里对上司、同僚、下属印象如何。这面上还是要过得去才是。要不然的话,少不得被人讲究一番。若是职位高的,会被人批为眼高于顶、瞧不起人;若是职位低地,会被人骂为不懂规矩,不通世事。

这王景曾与伊都立,一个是学士府出来的翰林老爷,一个世代勋爵出来的大家子弟。这两人的涵养都跑到狗肚子里了?

只是他不晓得原由。也不好插话,便只作未见。待到两人不在时。询问了唐执玉,曹才算是晓得了原由。

原来,今早伊都立来时,脖子上有块胭脂膏子。大家都是男人,看过就算了,心里有数就是。偏生王景曾重礼,行事有些方直,见了后,冷哼了一声。

伊都立虽说受外祖父索额图连累,家族不似过去风光,但是身上也带着几分傲气,不是谁说能甩脸子就甩脸子的。

太仆寺卿与太仆寺少卿虽说是上下级,但是官职只差一级,一个从三品,一个正四品。况且伊都立还是满人,底气越的足,还真没太把王景曾放在心上。

这一声冷哼,却是扫了伊都立的颜面。虽说过后他晓得缘故,将脖颈上地胭脂擦了,但是脸上也开始难看了。

说起来,王家与伊都立家,早年也有些往来。当年王景曾祖父王熙与伊都立之父伊桑阿同为大学士,一个保和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,一个是文华殿大学士兼吏部尚书。

两位大学士都是卒于康熙四十二年,一个生年七十六,一个六十六,一个谥号“文靖” ,一个谥号“文瑞” 。

虽说两人满汉有别,但是同为阁臣多年,少不得有些私交往来。论起来,伊都立年岁虽说比王景曾小十来岁,但却是“世叔”的辈分。

满洲人最重礼数,王景曾眼高于顶,并不把伊都立放在眼中,将过去两家的那点交情早抛到脑后去了。

他摆出上官的架子,还这样阴阳怪气的,伊都立如何不恼?

曹听了前后原由,越觉得无聊,这才多丁点儿的小事儿,就值当这两位这样儿?

曹心里也在纳罕,这宰相府邸出来的子弟怎么这样,是不是有些不晓得自己身份?你是下来做太仆寺卿的,不是做御史。纵然伊都立有损官威,那也是御史们的事儿,轮不到你来甩脸子。

只是因这一打岔,王景曾倒是不如先前那般关注曹了。或许是他盯了几天,盯得累了。

曹虽说懒。但是骨子里也有几分好强,对于公事向来是一丝不苟,任谁也挑不出错处的。

伊都立却不同,本就有些大大咧咧,加上最近纳星之喜,粗心之下有了纰漏也不奇怪。

王景曾察觉后,越上心,惦记着总要给伊都立些排头方可。说他“敲山震虎”也好。“杀鸡骇猴”也罢,总想要痛痛快快地出了这口浊气才成。

他却不想想,哪个给他气受了?还不是他自己摆谱没摆起来,心里才窝出了火气。

对于王景曾的小算盘,还有伊都里的恼火,曹也不好说什么,毕竟都是同僚。他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