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5文学 历史军事 重生之钢铁大亨

第四百七十七章 底牌的分量

重生之钢铁大亨 更俗 1191 02-03 04:50

, 在全省已经算是增长极快的。

但新浦钢厂这一经建设, 还能为东华市的工业规模再直接提供五成的增量——市委书记与新项目之间,孰轻孰重,已经是相当明显了。

更何况东华市此前的高速增涨,主要贡献集中在梅溪镇的崛起上,市委书记谭启平与市长高天河,并不能有效掌控东华局面,差不多已经成为共识——只要沈淮不是诈胡,就凭借这张牌,省里将谭启平,甚至将谭启平连同高天河一起调出东华市,为新项目开道,都是顺理成章的事情。

省里把谭启平、高天河一起调出东华容易,但是让谁去东华市接替市委书记、市长两个职务?

这不单单是平衡东华市委市zhèngfǔ跟梅钢的关系,也不是单纯调整计经系跟宋系在淮海省的平衡——不要说条件已经成熟,新浦钢铁一经建设,迫于梅钢的压力,省钢必然也要咬着牙在梅溪上大型电炉钢项目,东华新的班子,要平衡的关系要比想象中更错综复杂。

而且,沈淮把底牌打出来,他们此时还不知道宋系内部关系的调整会进行到哪一步,更不知道沈淮想要达到怎样的条件,才会同意将这个项目留在东华。

要是沈淮贪心到想直接指定东华新市委书记的人选呢?

关闭<广告>

李谷心想:这才是叫人左右为难的难题吧?

“我说啊,徐沛这以后的压力不轻啊。”

李谷心里在琢磨着事,听到田家庚说话,凑过头去,看到田家庚正把规划书翻到新浦港规划部分,看新浦港的规划图。

他还以为田家庚在琢磨东华新班子的人选,没想到他对新浦钢厂规划书的细节这么关注。

徐沛担任省委常委、徐城市委书记的事情已经定了下来,任命很快就会出来;接着他就会成为徐城市的掌门人,也将是计经系在淮海省除田家庚之外,最为重要的人物;上面甚至考虑,将来由徐沛接替田家庚在淮海的位子。

徐城作为淮海省会城市,科研院校集中,科研技术力量雄厚,历史上就是中原重镇,从煤铁工业发展起的工业底子深厚。九五年徐城工业总产值超过五百亿,占全省工业总规模的四分之一强。

徐城虽然跟其他沿海发达省份的二线城市不好比,在淮海省却是绝对的老大地位——倘若新浦钢厂与省钢在梅溪的电炉钢项目今年同期开工建设,东华市的工业规模就会井喷式的发展,快速缩短跟徐城的距离。

省钢在梅溪的电炉钢项目倒还是其次,主要还是进一步完善梅溪新区的产业布局,而新浦钢铁项目的建设,绝不仅仅就只是为东华添加一座钢铁厂。

以大工业项目带动大产业布局、继而带动城镇化整体发展的梅溪模式是沈淮一手开创的;到九六年,在梅钢的带动下,梅溪镇工业总产值有可能突破一百亿,梅钢直接所占比例只有三分之一。

这么好的模式,沈淮不可能弃之不用,而且新浦钢厂项目主要还是承接英国西尤明斯工业集团的炼钢业务,很难说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