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15文学 玄幻奇幻 诸天我为帝

第二十五章 文臣武将

诸天我为帝 兴霸天 1684 11-14 02:54

国谋士中不算出名,因为没提出过什么奇谋妙计,但他做的一件事,却影响甚大,那就是创立九品中正制。

官居一品,一品大员,这类后世熟知的品级,就是从陈群手中诞生,虽说只是个萌芽,后世历代补充,但不得不说,它上承两汉察举,下启隋唐科举,极具意义。

如果说贾诩是计谋型人才,陈群就是内政型人才,顾承对于这个推荐十分满意:“善!”

蔡邕精神大振,又道:“中牟县令陈宫,忠正密谋,抚宁内外,殿下既设詹事府,两省四局,陈群任中书舍人,陈宫任门下通事,可为殿下分忧。”

陈宫出身三流世家,却广结英豪,与海内知名之士结交,故为蔡邕赏识。

他的智谋比起陈群要强得多了,先后辅佐曹操和吕布,都发挥出举足轻重的作用,后来白门楼上,曹操甚至舍不得杀陈宫,陈宫却决意赴死,死后家人还一直由曹操供养。

而此世原有太子詹事,管理太子官属,却无詹事府。

顾承开府,其内初设两省四局,门下省负责侍从规谏,中书省负责文书启奏,典膳、药藏、武卫、御阵四局负责起居修炼,禁卫防护。

这参考了后世的三省六部制,旨在分薄朝堂群臣的权力。

当然,职位定下,具体效果应人而变。

如果是庸才,被朝臣玩弄,只会让东宫成为笑话。

蔡邕显然做了功课,这二陈的选择极为巧妙。

不仅个人能力一内一外,都有王佐之才,一个是顶尖豪门,一个是落败世家,彼此间还隐隐形成制衡。

由此可见,蔡邕在不知道自己能得太傅之位时,就已心向。

顾承很是欣慰。

而士为知己者死,蔡邕宦海沉浮,其实知道自己初来,举荐两人已是极限,但他稍稍犹豫,最终还是道:“殿下,我此来一路兵荒马乱,幸得一壮士护卫,此人有万夫不当之勇,更谨慎奉法,质重少言,可为殿下近卫!”

说罢,他又拜下,诚惶诚恐:“老臣绝无私心!”

“先生一片赤诚,我岂会不知?”

顾承将他扶起:“既护送你来,可是已至洛阳?”

“是!”

“唤他入殿!”

半个时辰后,一位昂藏大汉走上大殿。

何进已是魁梧威猛,这大汉竟比之还要高出半个头,整个人龙行虎步,如不周神山,支撑天极,仿佛只要有他在,天塌地陷也无可惧怕。

“草民许褚,拜见太子殿下!”

大汉来到台阶下行礼,顾承颔首道:“好一员猛将,得此勇士,将来何愁不能北上大败异族,再现封狼居胥(xū)的壮举?”

许褚目光亮起,实在是这四个字代表着武将的最高追求,但下一刻,他脸色恢复平静,声音隆隆地道:“回禀殿下,草民有勇少智,万万不可比冠军侯,愿护殿下左右,以尽死力!”

识人易,知己难,单就这句话,许褚就是大智若愚型的人物。

顾承知道越是身边的关键护卫,越不能交给愣头青似的人物,心中满意,面色平和:“去领甲胄兵刃吧!”

许诸目中闪过喜色,大声应诺:“遵命!”

等到众臣告退,大殿清静,顾承微闭双目,进入修炼中。

蔡邕举荐的二文一武,皆为能臣猛将,再加上这位当世大儒的清名,他接下来执政的路子,会平稳许多。

不过这还远远不够。

因为不久后,大军班师回朝,太子选妃,大典盛宴,各地官员都入洛阳,就是大幕揭开之时。

即便是在主场,有炎龙神阵之威,顾承也要尽可能提升自己。

麾下人才济济,没有让顾承失望——

三日后,陈群陈宫就至洛阳,领通事舍人之职,东宫影响愈盛;

又数日,蔡文姬禀告:“殿下,白玉天女轮所在之处,已经查到!”

顾承眉头一扬,徐徐起身:“何处?何人所有?”

“正在洛阳!曾为虞姬所有!”

……

……

(求推荐,后天上架大爆发,望大家支持!)

(感谢书友“书友20170315101345153”“图图哥←真”的打赏。)!

目录
设置
手机
书架
书页